• 中国文明网总站 | 收藏我们 | 设为首页
  • 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市直视窗

    婚丧礼俗负担重 长沙推行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

    发布时间:07/05 2019  来源:长沙文明网

      “治风”让美丽乡村既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,走进蕉溪镇早田村的书院屋场,就像走进乡村公园。屋场34户人家,家家出钱出力,每一棵树、每一块草地都有人认领维护。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摄

      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是个有山有水、鲜花盛开的美丽乡村。不过,三年前,这里的村民一度被人情来往的“面子”压得喘不过气。该村村委会带领村民算清了两本账——经济账和人情账后,一场移风易俗的“面子革命”让村民们卸掉了重担,家家户户都签订了一份移风易俗倡议书,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厚养薄葬等良序美俗蔚然成风。

      30公里外的浏阳市蕉溪镇早田村,村规民约同样覆盖了每一个家庭。村里有个“羊虎冲青年协会”,是当地移风易俗的先锋,入会门槛为“不能打牌”,以前逢年过节大家凑在一起就坐在麻将桌上,现在则把精力用在村里的公益、文化活动上。村里老人说,今年春节年轻人主动提出要学扎龙灯、舞龙灯,生怕忘了好的传统!

      五福村和早田村的变化,正是长沙农村“治风”进程中的生动剪影。去年以来,长沙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礼俗负担重问题为切入点,推行移风易俗,培育文明乡风。在广袤的田野上,在美丽的村庄里,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,不合时宜的陈规陋习在悄然改变,民淳俗厚的文明新风正拂面而来……

      【明白账本】

      算经济账轻轻松松,算人情账清清爽爽

      村民们说,如果早两年到五福村,看到的会是另一番景象——充气拱门到处搭,锣鼓鞭炮声震天,隔三岔五就能看到大摆宴席的,办酒的名目花样繁多,包括建房、满月、生日、升学、入伍等等。

      “现在文明办酒的意识深入人心,能不办的都不办,婚丧嫁娶就算办也要精打细算。”五福村村干部唐玲告诉记者,移风易俗大变样始于一次夏夜长谈。随着唐玲的回忆,一幅五福村风俗变迁图呈现在记者面前。

      2015年一个夏天的晚上,72岁的老人李光华和他的老朋友李文卓、李贵山敲开了村干部唐玲的门,表示希望和她认真聊一聊“身后”的事。

      “现在办场白事,吃一桌,剩一桌,餐余垃圾到处丢。”老人们看了心痛,“未必我们村里都有这么富裕了?都是要面子!”

      “乐队吹两天,花了一万多,吹了给谁听?”

      “不只是办白事,当兵要办、考学要办、满月要办、做寿也要办,一年人情费用都有一两万块钱。”

      讲到激动的地方,李光华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写的遗书,大声念了出来:“我去世后,坚决不做佛事,不用乐队,只举行简单的遗体告别;不做灵屋,不焚烧纸钱;不宴请宾客,只请亲友吃顿便饭……”

      老人们在讲,唐玲一直在点头。她自己算过账,作为村干部,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办事都要去。一年下来少说也要六七十场。红包去少了还担心主家有想法,至少是400元往上走。一年下来,人情费用都要开支近三万元。唐玲被打动了,这何尝不是村里一直想做的事?关键是,大操大办之风不是一两天形成的,突然要改,村民能不能接受?

      “老人思想都做得通,年轻人肯定做得通!”三个老人自告奋勇,要当移风易俗的宣讲员。

      要破除“面子”,关键是要算好账。经过村委会细算账,以及两户人家带头示范,村民们心中渐渐有了一本明白账:办一场婚事,以20桌为例,不办预备餐,可以节省6000~8000元;取消条子烟,节省4000~5000元;还有,用乡里米酒取代高档瓶子酒,用村上公用的瓷杯取代一次性塑料杯……不仅经济实惠,还环保。办白喜事同样大瘦身。取消接客鞭炮,能省2000多元;用村上的义务文艺队取代西乐队,又省了万余元;村委会、老年协会还会给逝者举办一场追悼会,把丧事办得简朴又庄重。在五福村,原来办一场白喜事的花费十万元往上走,红喜事花费则更多。经过精简以后,村民办酒的花费减少了三分一以上。

      为了给节俭办酒的村民“站台”,主家正式办酒时,村委会在这家放一块《村民公约》牌子,让来来往往的亲友知道,简办红白喜事并不是主家不客气,而是村里的公约要求。

      账算明白了,村民公约建起来了,五福村风气为之一新。江背镇因势利导,深入推进移风易俗,13个村(社区)积极响应,组建了红白喜事会、文明劝导队,组织居民签署《摒陋习、倡新风,我承诺、我践行》承诺书。承诺书对办事桌数、人数以及烟酒餐标都有细致的规定。群众的经济负担越来越轻、人情往来越来越清爽,既减少了盲目攀比铺张浪费,更让乡村变得风清气正。

      星星之火,也可燎原。类似五福村的故事,在全市各地生动演绎着。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,浏阳柏加镇全镇办酒率下降近40%,殡葬改革火化率从原来的7%变为100%。宁乡双江口镇出台两个移风易俗相关方案,既鼓励群众,又激励村(社区)和两支队伍充分发挥监督和劝导作用……长沙各地正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作用,将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写入村规民约,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,严格按照红白喜事操办“七个倡导”,制定婚丧嫁娶合适流程,把规矩立起来,并使外部约束演变为村民自觉行动。

      【榜样力量】

      好人带动人人向善新风尚

      近日,在浏阳市蕉溪镇采访时,记者听到了一个悲伤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。

      前一天,金云村村民高刚突发疾病,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于当天去世。其生前曾提出,死后愿捐献遗体或器官回报社会,家人于悲痛之中签署了捐献器官志愿书,替他完成了这一心愿。高刚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0岁,但他捐献的一对眼角膜、双肾和肝分别被成功移植到5名患者身上。“孩子有这个想法,我们家人商量后认为要尊重,”母亲刘提前含泪说,这样也让她觉得好像儿子还没走。

      其实,对高刚践行移风易俗的大爱之举,了解他的人并不觉得意外。他是村里“青年协会”的成员,家庭条件并不好,却经常热心参加各种公益活动。一个月前,高刚还抱病参与了“百人圆百梦”点亮微心愿活动,为贫困、留守儿童送去了六一礼物。

      蕉溪镇85后青年干部李彩凤动情地感慨道:“乡村振兴需要凝聚青春力量,文明乡风的培育引领更离不开青年的身体力行。我能真切感受到这里的年轻人对家乡赤子般的热爱之情。”

      去年才成立的早田村“羊虎冲青年协会”还设了个入会门槛——不能打牌。村党总支书记蒋宏辉说,村里年轻人有在浏阳城区做生意的,有在附近经开区上班的,有在村里做“新农人”的,以前逢年过节大家凑一起就是坐在麻将桌上,现在变化可大了。在乡村建设、环境治理、移风易俗、关爱儿童等方面,青年们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。“去年底大雪时他们集体上路铲冰,今年春节还主动提出跟我们这些老人学扎龙灯、舞龙灯,说不能丢了传统艺术呢!”一旁的村民抢着插话。

      “改变自己、感染他人,这群年轻人的行为慢慢带动了身边更多的村民。”李彩凤说,蕉溪镇6个村目前均成立了“青年协会”,目前会员超过800人。

      如果说“青年协会”张扬的是青春向上的朝气,“好人文化”描绘的则是温暖向善的底色。从去年12月开始,一场“出彩蕉溪人”的全民海选在蕉溪镇持续数月。在从初选中脱颖而出的20名候选人中,有带领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邓启云博士;有十四年如一日照顾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瘫痪老人的“湖南好人”戴佑金;有30多年来为特困户义诊万余人次的“最美乡村医生”高积武……

      “一个地方,有这么多好人好事,它的风气一定不会差。”蕉溪镇党委书记江敦明表示,近年来,该镇把“上善蕉溪”建设作为“塑魂工程”,通过“好人文化”的内涵引领,“青年协会”的载体带动,“村规民约”的约束推动,培树一批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、信得过的身边典型,激励人们比学赶超、向上向善,使讲文明、树新风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。

      实践证明,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为此,长沙市抓好党员干部、公职人员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企业家、乡贤、好人等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人群,鼓励他们带头遵守移风易俗各项新规,以产生示范效应,从而带动了全社会形成移风易俗新风尚。

      【蝶变效应】

      以文明乡风促乡村振兴

      移风易俗,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,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,是一个“老大难”问题,“老”在千年遗风,“大”在千家万户,“难”在除旧布新。幸运的是,这个“老大难”,正在长沙逐步破解。

      革除陈规陋习,既要正面引导,也要依规约束,刚性监管。去年以来,长沙市成立了开展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,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胡衡华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胡忠雄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。联席会各单位集中发力。市人大、市政协在全市两会期间组织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,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集中公开曝光通报违规操办婚丧嫁娶事件。来自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督查全市社区(村)450余个,现场督查发现问题141起,指导整改完成141起,查处违规操办婚丧嫁娶等问题19起,处理19人。

      移风易俗是文明创建的关键举措,是一件大好事,但也是难事。如何把好事办好、难事攻克,是对各级干部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。

      “群众诉求:王家组村民反映道路泥泞,要求硬化;办理情况:2019年6月25日,已完成路基建设……”在宁乡市灰汤镇新风村村部,记者看到了一张“群众诉求及基层党建事项办理情况表”,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今年以来收集到的67件群众诉求事项。情况表的设计者是90后干部肖凯,他在2018年12月接任新风村党总支书记时,就给自己下了一个“军令状”——一定要让新风村的“新风”二字名副其实!新风村的党员群众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、让村民增收致富上来了:积极探索“党建+产业”融合模式,推动党组织、党员进合作社、入种养基地,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;筹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,可以实现并网卖电收入3万至4万元。如今,新风村里新风扬。从原来的信访“重灾区”到零上访,原来令人头疼的婚丧礼俗改革难题,也迎刃而解。

      天气晴好的夜间,长沙高新区白马街道白马村的篮球场、屋场上人头攒动,家家户户走出家门,共享文明纳凉“茶话会”;在浏阳沙市镇河背村,村民自组的篮球队,每晚都会在村文体中心“火热开打”,从此改变以往困在麻将桌上的旧俗;天心区黑石铺街道披塘村,“乡贤议事会”上听民意、化纠纷,助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……以婚丧礼俗改革为切入点的移风易俗工作,就像湘江边上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,正在长沙全域凝聚人心、振奋精神、生发激情,以文明乡风促乡村振兴。

      截至目前,长沙初步实现“两个全面覆盖”基本到位,1542个村(社区)100%全面建立红白理事会、修订完善《村规民约》。民意调查显示,对“两个全面覆盖”,城乡居民的知晓率和支持率攀升到85%以上。乡风民风持续改善,文明新风拂面而来。(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薇频 颜开云 姜国)

      记者手记

      治风,让农民既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

      长沙作为全省唯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市,这两年来大力推进农村“五治”,包括治厕、治垃圾、治房、治水、治风,其中前面四个都很具体、很好理解,至于“治风”,看上去似乎有那么一点虚。

      其实不然。村民们说了,以前隔三岔五就能看到大摆宴席,办酒名目花样繁多,口福也许饱了,可是钱袋却瘪了。攀比之风下,精力牵扯、经济负担对主客双方来说都是不堪承受之重。如今,“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小事不办”已渐成共识,这都是实打实看得见的变化。

      治风还远不止改革不合时宜的婚丧礼俗,它是对乡村价值观念的重塑。享受现代化的文明成果,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以及和谐安定、协调有序的社会环境,这是新时代农民群体的朴素愿望。

      治风不是坏了大家的“面子”,相反它能让美丽乡村既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。走进蕉溪镇早田村的书院屋场,就像走进乡村公园,花红草绿,庭院整洁。“屋场34户人家,家家出钱出力,每一棵树、每一块草地都有人认领维护。”退休党员肖明海欣慰表示,屋场就像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家庭,美了环境,浓了乡情。

      “昨夜春风才入户,今朝杨柳半垂堤。”治风非一朝一夕之功,但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,也许能于不经意间见到潜移默化的成效。(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薇频 颜开云 姜国)

    附件下载:
    分享到: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