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中国文明网总站 | 收藏我们 | 设为首页
  • 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市直视窗

    长沙上演暖心连续剧 主演“吴发秦”绘就一幅生动的“好人群像

    发布时间:02/13 2020  来源:长沙文明网

    年轻男子留下的信封和留言。图片来源:星辰全媒体记者 岳珊 陈诚

      在长沙抗疫战场上,这两个场景让许许多多人感动。

      2月11日上午11时27分,一位戴着口罩的年轻男子来到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办事窗口。简短交流后,他留了一句:“给医务人员买口罩”,随后放下一个信封转身离开。工作人员打开信封,发现里面有10000元现金,其中有300元是5元、10元、50元不等的零钞。信封里还夹着一张小纸条,上面写着:“致敬——每一位追梦人!加油,我最爱的中国!”

      2月8日上午7时42分,长沙黄花机场。在飞往柬埔寨的LQ967出境航班中,一名旅客通过出入境边防检查后,将一个手提袋放到了勤务督导台前。正在忙碌的勤务指挥民警打开一看,袋子里是10盒一次性手套,共500双。民警上前询问他的名字,他却转身离开,没有留下半个字。

      他们是谁?所有人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。

      其实,回想两位好心人的“任性之举”,我们不难发现,在长沙,这种关于爱的暖心故事,不是“电影”,而是"连续剧"。

    张风仁(左二)与老年朋友们在长沙合影留念。图片来源:当事人张风仁提供

    张风仁写给湖南省委常委、长沙市委书记、市文明委主任胡衡华的感谢信。资料图

      去年3月5日,黑龙江省大庆市张风仁、赵荣芝等9位老人,在长沙度过了一趟难忘的“暖心之旅”。他们来到长沙“自助旅行”,却在街头走散了。人生地不熟,正当他们茫然无措时,两位“长沙好人”出现在他们面前,不厌其烦地指路、安慰,让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。9位老人回到家乡后,想要借助媒体力量寻找帮助过他们的“长沙好人”。然而,他们却始终没有找到。直到他们接到了一个“神秘来电”:一位不愿留名的长沙市民,在电话中回忆了当时帮助他们时的种种细节,但他却恳请老人们终止这次“寻人之旅”,他说:“在长沙,像我这样的人很多,我们都是城市的主人,人人都应如此。”

      的确,像他这样不露面的长沙好人还有很多,他们叫“梁欣”,叫“艾沙”......

      2001年2月,长沙县一中校长收到署名“梁欣”的人寄来的一封信和7000元捐款,让他转交给学校贫困学子。

      2011年11月11日,一位老奶奶来到长沙晚报,送上一封署名“艾沙”的信,委托报社将1万元现金赠给“最需要的人”。

      虽然不知道他们是谁,但是我们知道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:长沙市市民。

    “长沙市市民”捐赠收据。图片来源:掌上长沙

    “长沙市市民”赈灾捐款书。图片来源:掌上长沙

      2017年7月26日,一位署名为“长沙市市民”的热心人,委托他人将百万元爱心款送至长沙慈善会,仅留下一份打印版的“赈灾捐款书”,上面写道:“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市民,因身体原因不能前往灾区抗洪救灾,但我对社会及家乡应尽市民之责。”

      事后,长沙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"全城寻人之旅",但却找不到这位“长沙市市民”。次年,在第五届“长沙慈善奖”颁奖典礼上,这位匿名捐款百万元的“长沙市市民”获评最具爱心慈善人物,但因始终无法找到这位好心人,奖项只能由长沙慈善会工作人员代领。

      长沙市民任性又有爱的暖心故事,还有一个特别并且不可忽视的名字——“吴发秦”。

      吴发秦,这是长沙话“无法寻”的谐音。

    1986年3月18日,长沙晚报头版推出《寻找一位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》,开启“吴发秦”寻踪的系列报道。图片来源:掌上长沙

      1986年春天,一位化名“吴发秦”的好人,悄悄给一位正在长沙治疗肺结核的孤女汇来400元汇款。“吴发秦”是谁?这成为了当年长沙全城热议的话题。

      正在全城搜寻“吴发秦”之时,“吴发秦”却给大家寄来了一封信。信上说,帮助孤女,是出于对她不幸境况的同情;不愿留名,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。——“为了不出名,我一直不留名于人,‘吴发秦’之意也是如此。”

      在长沙这座“好人之城”里,温暖是时时涌动的风景。众多知名、不知名的“长沙好人”,共同绘就了一幅生动的“好人群像”,让长沙的道德星空熠熠生辉。

      “吴发秦”“梁欣”“长沙市市民”……一个个刻意隐去真名的化名里,一次次“任性”不留名的举动里,是大爱无私、是奉献与担当。他们是长沙千千万万爱心人士的缩影,彰显了大爱长沙的温情,是这座城市抹不去的温暖印记。(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 星辰全媒体记者 岳珊 陈诚)

    附件下载:
    分享到: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